唐代
- 《宋中十首》(其八)—— 高適
- 原文1:
朝臨孟渚上,忽見芒碭間。
赤帝終已矣,白云長不還。
時清復何有,禾黍滿清山。
- 賞析:高適通過描繪在孟渚之上眺望芒碭山的情景,感嘆劉邦所代表的赤帝子之氣已然消逝,曾經的王氣之云不再降臨,如今的芒碭山只有滿山的莊稼,抒發了對歷史變遷、朝代興衰的感慨。
- 《公莫舞歌》—— 李賀
- 原文:
芒碭云端抱天回,咸陽王氣清如水。
鐵樞鐵楗重束關,大旗五丈撞雙環。
- 賞析:詩人以夸張的手法描繪了芒碭山高聳入云、環抱天空的雄偉氣勢,將芒碭山的云氣與咸陽的王氣相對比,暗示了歷史的興衰變遷,為詩歌營造出一種雄渾而又神秘的氛圍。
- 《游均慶寺》—— 李咸用
- 原文6:
一方靈跡兩峰間,左右芒山與碭山。
勝地昔曾鐘王氣,高僧誰此掩柴關。
翚飛巍殿煙瓴碧,翠削層崖苔蘚斑。
千古英雄無處問,嶺頭依舊白云閑。
- 賞析:此詩描繪了芒碭山之間的均慶寺這一靈跡勝地,回顧了此地曾經凝聚的王氣,通過描寫巍峨的殿宇、翠綠的山崖和斑駁的苔蘚,營造出一種清幽、古樸的氛圍,表達了對千古英雄的追思以及對歷史滄桑的感慨。
宋代
- 《望芒碭山》—— 梅堯臣
- 原文2:
出舟跳古岸,林外見修岡。
回頭問榜子,前巘是芒碭。
其顛有高廟,松柏郁蒼蒼。
迤邐堆阜屬,蕭條茆葉黃。
千古收王氣,一川平夕陽。
人家才四五,雞犬自相望。
尚爾想新豐,誰復思沛鄉。
臨流一舉酒,可以喻悲傷。
- 賞析:詩人通過移步換景,從出舟上岸到看到樹林外的山岡,再詢問船夫得知前方是芒碭山,描繪了芒碭山的高廟、松柏、夕陽等景色,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悲傷之情。
- 《碭山懷古》—— 陳剛
- 原文6:
山名芒碭勢穹崇,漢祖嚴祠翠靄中。
紫氣應時騰碧落,素靈何處泣秋風。
狐鳴陳涉孤墳壞,金盡梁王石室空。
畢竟干坤歸有道,漫夸扛鼎力英雄。
- 賞析:詩的開篇描繪了芒碭山雄偉高峻的氣勢以及漢高祖祠廟在翠靄中的景象,接著提及傳說中的紫氣升騰和素靈哭泣,又聯想到陳勝的孤墳和梁王的石室,表達了對歷史興衰自有其道的感慨,認為不應僅僅夸大英雄的力量。
- 《沛歌》—— 文天祥
- 原文3:
秦世失其鹿,豐沛發龍顏。
王侯與將相,不出徐濟間。
當時數公起,四海王氣閑。
至今尚想見,虹光照人寰。
我來千載下,吊古淚如潸。
白云落荒草,隱隱芒碭山。
黃河天下雄,南去不復還。
乃知盈虛故,天道如循環。
- 賞析:文天祥在詩中回顧了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從豐沛崛起的歷史,感慨王侯將相皆出自徐濟之間,如今自己身處千載之后,憑吊古跡,淚水潸然而下,看到白云落在荒草之上,隱隱約約的芒碭山就在那里,表達了對歷史興亡的深刻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無奈之情。
明代
- 《經沛縣懷古》—— 童軒
- 原文6:
芒碭山前起白云,龍飛猶憶漢時君。
高臺蕪沒西風急,彷佛歌聲入耳聞。
- 賞析:詩人看到芒碭山前白云升起,不禁想起漢代的君主劉邦,仿佛看到了當年的龍飛之象,然而如今高臺已經荒蕪淹沒在西風之中,只隱隱約約仿佛能聽到當年的歌聲,抒發了對歷史遺跡的感慨和對往昔英雄人物的懷念。
本文關鍵字:一些描寫芒碭山的古詩詞
本文地址: http://m.sdtro.cn/sgjs/1743.html
聲明:本站資源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僅用于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刪除。
打賞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